为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引导青年学子从革命历史中汲取精神养分,山东石油化工学院石油工程学院“油海先锋”志愿服务队在指导老师张樱巾的带领下,走进牛庄镇开展以“探寻红色足迹,传承胜利精神”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通过与当地镇政府进行对接,开展非遗传承、关爱老幼、探访企业、社区治理等主题实践,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服务乡村的实际行动,践行青春誓言。此外,团队前往渤海区抗战烈士祠与牛庄镇清河党校寻访红色印记、采访抗美援朝老兵,将红色教育基地化为“行走的思政课”,切实强化新时代青年肩负的责任意识与使命担当。

一、赓续红色血脉,传燃信仰星火
作为曾经抗日战争时期山东六大战略区之一的渤海区抗日革命根据地,牛庄镇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油海先锋”志愿服务队队员们分别对渤海区抗战烈士祠、牛庄镇委党校进行了参观,并对抗战老兵进行慰问。
站在庄严肃穆的烈士祠前,队员们怀着沉重的心情,向那些为国家和民族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们致以最深切的悼念。在党校展厅内,一张张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饱经沧桑的文物,生动地展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让队员们深受震撼。

在慰问抗战老兵时,94岁老兵崔志明以顺口溜的形式向队员们讲述了上海战役与抗美援朝的真实情景,“枪林“嗖嗖”擦耳过,战友‘扑扑’往前冲”。句句血火,却迸出钢铁信念,令队员们热泪夺眶。临别,队员们向崔老送上祝福语,崔老也向队员们致以“好好学习,为国家做贡献”的殷殷嘱托。

二、追寻楷模足迹,传承胜利精神
在牛庄镇聚华社区,队员们拜访了胜利油田退休工人吴清明。吴老回忆“石油大会战”的艰苦岁月,结合自身经历阐释胜利精神,并殷切寄语年轻人。队员佘心语激动回应:“作为石油专业的大学生,我一定不负吴爷爷嘱托,为国家多打油、打好油!”最后,队员们把提油机模型轻轻放进吴老掌心,圆了他珍藏“小磕头机”的微心愿。

三、感受非遗魅力 传承文化瑰宝
参观时殿元纪念馆时,队员们对吕剧的起源及发展历程有了初步认识。吕剧作为山东的地方戏曲,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底蕴。队员王瑞鸿在参观后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应通过新媒体赋能吕剧发展,用短视频吸引年轻人关注。”这一建议为吕剧的传承与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活力。

四、筑牢防溺屏障 守护生命安全
队员们走进牛庄镇物探幼儿园,与小朋友共同演绎“防溺水”情景剧,教会他们当同伴遇溺时如何正确施救;同时,队员们还带领小朋友们认识国旗、军旗等,在他们幼小心里播下爱国种子。此外,团队还开展“写给未来的一封信”“认识情绪”等团辅活动,引导小朋友们用画笔和文字对话明天,学会拥抱多彩情绪,快乐成长。

五、走进标杆企业,感知产业脉动
团队走访了山东华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与东营华洋金属铸品有限公司。在山东华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内,队员们首先了解到了企业发展历程;随后,华腾公司经理借助智慧展台,详细讲解了铸件制造工艺流程,展示了公司在制造过程中实现的智能化水平。在东营华洋金属铸品有限公司中,队员们对生产车间进行了实地参观,亲眼见证了精密设备的运作,同时也看到技术工人在关键环节进行精细调整与质量把控。

六、助力社区治理,共建美好家园
团队走进教育小区与南一区,同步开展“清癣”与反诈宣传。队员们逐楼铲除小广告,不留痕迹;同时,队员们又以真实案例警示居民,居民们纷纷表示会提高警惕,守好自己的“钱袋子”。

为保障牛庄大集交通安全、提升居民安全意识,志愿服务队联合东营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直属一大队六中队,在集市向骑电动车居民发放头盔、反光贴。民警和志愿者以诙谐的语言表述头盔正确佩戴法,并为车辆粘贴反光贴;居民们承诺将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将交通安全放在首位。

本次“油海先锋”志愿服务队在牛庄镇完成了一次有深度、有温度、有力度的暑期社会实践,队员们用脚步丈量红色土地,以专业知识服务地方所需,把“学思践悟”转化为“知行合一”,为老区留下青春注脚,也为自身成长注入了信仰、责任与奋进的力量。“油海先锋”志愿服务队将把此次实践的收获转化为学习和成长的动力,在服务社会中锤炼过硬本领,让红色基因、石油精神在青年一代中永续传承。